一、政策背景
人口發展是關系中華民族發展的大事情。《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》(中發〔2021〕30號)指出,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有利于改善人口結構,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,有利于鞏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果,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,有利于保持人力資源稟賦優勢,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,有利于平緩總和生育率下降趨勢,推動實現適度生育水平。
安徽省《關于進一步完善和落實積極生育支持政策的若干舉措》(皖衛人口家庭秘〔2024〕8號)規定:“2024 年 1 月 1 日起,實施家庭育兒補貼制度。對夫妻雙方依法生育并戶口登記在我省的第二個子女,給予不少于 2000 元的一次性補助,第三個子女,給予不少于 5000 元的一次性補助。所需經費,是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、國有企業職工的,由所在單位承擔;其他人員由戶籍所在地設區的市、縣級人民政府承擔。具體標準,由設區的市、縣級人民政府根據本地實際情況確定。”
二、建設目標和內容
2.1建設意義
▲強化政府監督服務體系
產品同皖事通、本地的全民健康平臺、智慧城市等平臺融合、打造立體的辦事服務,滿足各角色的業務工作需求,信息實時互通,數據精準掌控。業務數據可反哺于托育服務、全員人口業務。
▲提升生育補貼服務覆蓋面
通過生育登記、全員人口、出生入戶等數據的聯動比對,系統初篩疑似補貼名單以供基層核實,解決群眾漏報的問題,盡可能做到政策補貼的應享盡享。
▲加快為民辦事服務效率,節省成本
生育補貼辦事流程線上化,讓信息多走路,群眾少跑腿,加快信息傳遞的效率,節省居民辦理成本,提升居民幸福感。
2.2建設目標
通過信息化服務于于二孩三孩補貼業務工作,達到提升育兒補貼申請、審批、打款等業務的辦事效率,有效降低時間、物力成本;保障生育補貼辦事流程各階段的信息完整、操作留痕、責任明確可追溯;建立明晰的制度規范,執行高效的生育補貼平臺,完善辦事機制。通過生育補貼便捷化申報及管理,做到“數據多跑路,群眾少跑路”,提高人民群眾幸福感,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。
2.3建設內容
該項服務工作可與皖事通移動端、本地全民健康平臺、本地便民服務平臺、本地智慧城市等平臺融合。重點建設“一庫、一口、兩系統”,即生育補貼數據中心數據庫、對公服務入口、政府監督管理系統、數據應用支撐管理系統及標準體系建設管理、互聯互通管理。
三、系統界面
四、安徽案例
淮南市育兒補貼管理信息系統
霍邱縣育兒補貼管理信息系統
宿州市育兒補貼與獎特扶管理信息系統
宣城市育兒補貼管理信息系統